3月27日,TCL中環交出2022年成績單,去年,公司營業收入670.10億元,同比增長63.02%。凈利潤68.2億,比過往4年總和還高。
TCL中環去年靠入股硅料企業新疆協鑫,得到了高達22.28億元的利潤,如果不算投資硅料的收益,所剩利潤為45.91億元,這與已發年報的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相比,TCL中環成績可圈可點。
▲2022年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凈利潤分別為55.3、37.11億元
TCL中環持續保持優異業績,這和3年前中環集團混改,充分回歸市場,后聚焦技術,瞄準N型、大尺寸產品細分市場等路線選擇,亦緊密相關。
但與此同時,光伏行業一體化浪潮翻涌,晶澳、晶科、阿特斯等組件企業紛紛向中上游拓展,硅片產能過剩的隱憂浮現。TCL中環對2023年預計達到180GW的硅片產能,似乎保持著不急于一體化,且有憑半導體逆襲的態勢。
01
180GW硅片何去何從?
1賣給別人
作為全球前二的光伏單晶硅片出貨商,TCL中環與隆基相比,有更大比例的硅片出售給其他企業,其中包括天合光能等。天合光能曾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向TCL中環采購了84.21億元。
▲天合光能前三季度采購金額已超越TCL中環2022年度第二大客戶的采購金額,因此天合光能很有可能是TCL中環第一大客戶
據天合光能官網顯示,其具備光伏電站設備、儲能及光伏應用系統、光伏支架等,偏向向下游進行一體化布局,對硅片還沒有明顯的規劃,如果未來天合光能向中上游進行一體化布局,則可能減少向TCL中環采購的份額。同時,雙良節能、愛旭股份等硅片企業正加速擴張步伐,與天合光能等簽訂大單,TCL中環或將面臨更多壓力。
2自己消納
與TCL中環合稱硅片雙雄的隆基綠能,自2014年收購樂葉光伏后,大舉布局一體化。而TCL中環在一體化的規劃上相對低調,2015年,TCL中環與MAXEON合資建立環晟光伏,開始布局組件。
MAXEON公司(TCL中環參股企業)擁有的IBC電池-組件、疊瓦組件的知識產權和卓越的研發能力。
▲MAXEON的組件業績優秀,但其對外宣傳不多
環晟光伏則站在MAXEON技術的肩膀上,執行TCL中環建造組件環節的使命。
▲去年前9個月,環晟疊瓦組件累計出貨量約 4.6 GW,同比增長 62%,疊瓦組件的產品和技術得到很好的印證,加速市場開拓
不過,近兩年來,環晟光伏的組件最高轉換效率一直停留在21.8%,沒有過新突破。
02
半導體能否逆風翻盤?
面對著硅片產能過剩和內卷加劇的隱憂,TCL中環母公司TCL科技顯得十分淡定,沒有著急投入一體化競爭,而是平衡兼顧半導體業務。
去年,TCL科技半導體顯示業務虧損22.7億元,在半導體顯示的拖累下,TCL科技整體營收增長乏力。公司將半導體顯示的虧損,歸咎于消費需求,表示將瞄準新能源汽車車載屏這一細分市場,擴大低溫多晶硅車載領域市場份額。
▲TCL科技的6 代低溫多晶硅產線,能夠較好適配下游需求
TCL中環也將為半導體業務出力。TCL中環日前耗資77.57億元溢價收購的鑫芯半導體,TCL中環本就在重摻方向上擁有強悍的產品競爭力,收購鑫芯半導體,則可補齊高端輕摻片的短板,在優質產品上再下一城。(傳送門→中環吹響了硅片洗牌號角)
值得關注的是,TCL中環的資本實力正實現快速增長。十五年間,TCL中環貨幣資金儲備由2007年的1.86億元增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123.61億元,十五年增長超60倍。同時公司財務穩健,資產負債率連續三年下降,貨幣資金儲備與資金凈值持續提升,疊加盈利維持高水平,為未來新技術研發,一體化建設儲備了充足資金。
▲據黑鷹光伏統計,TCL中環擁有充裕的現金流,后續發展具備資金支撐
在年報中,還能看出TCL中環在提高生產效率上有所側重,例如公司將“Deep Blue”+AI學習模型運用至自家黑燈工廠(即智慧工廠)中;布局疊瓦技術+石英砂以控制硅片生產成本,還曾在去年中環股份打響年內硅片降價第一槍,掌握了一定的定價話語權,在市場中占據主動地位。
截至發稿,TCL中環總資產達到1091.34億元,同比增長39.95%,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原文標題:凈利增69%的TCL中環一體化,并非只有一種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