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TCL中環(002129)發布年報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670.10億元,同比增長63.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19億元,同比增長69.21%。
考慮到中環參股的硅料企業新疆協鑫凈利潤高達82.52億元,TCL中環享有27%權益,約合22.28億元。剔除硅料的投資利潤,TCL中環的凈利潤僅為45.91億元。若以此衡量,TCL中環的盈利能力尚不如下游企業、剛發布年報的光伏組件企業——晶澳科技。
在光伏產業一體化發展大勢下,下游都在做一體化、建設各自的硅片產能。始終堅持“差異化的經營理念”的TCL中環,今年硅片產能規劃將達到180GW。未來,中環的硅片賣給誰呢?
01中環為何沒有一體化焦慮
垂直一體化是當前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在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光伏制造環節,除了最上游的大全、新特兩家硅料企業還堅持在老本行以外,各環節中幾乎所有的頭部企業,都在發力垂直一體化。當然,TCL中環是一個例外。
趕碳號以前總結過,當下光伏行業已經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產業鏈較短,比諸如化工、鋼鐵、有色這些大行業要短得多,主業只有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
二是各主要環節間依存度極高,價值鏈剛性傳導,牽一發而動全身;
三是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在這一輪強勢周期中,每一環節都出現了一家或兩三家核心企業;
四是技術越來越成熟完善,光伏制造業已經從成長期步入成熟期,而且正在迎來真正的大爆發。
正是上述這些行業特征,才讓光伏企業的垂直一體化有了實現的可能。
第一,前五大光伏組件企業,向上拓展一體化。
隆基綠能是較早開始一體化發展的企業。一體化不僅是其決勝于市場的一大殺手锏,也帶給全行業以啟發。
晶澳科技則是目前一體化程度最高的企業之一,在其剛公告的2022年年報中提到公司目前垂直一體化率達到80%,預計2023年年末可以達到90%。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在公告中多次提到今后業務著力點就是提升一體化水平。阿特斯總結公司2021年發生虧損的原因時,就歸因于一體化程度低于同行,最近公告其一體化目標為70%。
第二,硅料、硅片、電池企業向下發力一體化。
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硅料和電池雙龍頭——通威股份。其去年宣布一體化發展戰略,大舉進軍組件市場。這不僅給行業以巨大的震動,而且加速了其他走專業化路線企業的轉型。多年來一直專注電池片的愛旭股份、潤陽股份,以及擴產激進的硅片企業上機數控等等,紛紛跟進。
有著硅片“拼命三郎”之稱的上機數控,曾靠單一硅片業務實現逆襲。最近兩年,上機數控一直在向上下游同時拓展。往上游,上機已投資布局工業硅、顆粒硅、多晶硅等;下游,大舉進軍N 型TOPCon電池。
正在IPO的電池片企業潤陽股份也表示基于電池業務,潤陽股份進一步向上下游延伸,正構建以“硅料、電池、電站”為核心架構的“嵌入式”一體化產業鏈布局。
愛旭股份的轉變則最令市場感到意外。經歷過2021年的虧損之后,狂懟過硅料的愛旭股份決定改弦更張。在2022年年報中,曾經一直堅守專業化的愛旭股份,明確其一體化發展戰略“為促進未來幾年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公司2023年計劃新增國內生產基地2-3處,每個基地規劃不低于30GW電池、組件的一體化產能?!?/p>
通威股份、上機數控、潤陽股份、愛旭股份等企業選擇一體化有一個共同的焦慮組件企業都在一體化向中上游拓展了,自己生產的硅料、硅片、電池片將來賣給誰。
難道,TCL中環不需要為硅片而焦慮嗎?其實,TCL中環也推出了自己的組件品牌——環晟。
年報顯示,2022年TCL中環的光伏組件營業收入為108.41億元,同比增長77.20%。光伏組件2022年產量為6.62GW。據索比光伏網統計,環晟在2022年出貨量與尚德電力并列第10。
環晟的產能與中環龐大的硅片產能相比,地位差差懸殊。
來源索比光伏
02第一大客戶天合光能另有打算
在2022年報中,TCL中環沒有披露其硅片年度出貨量以及市場占有率,僅提到截至2022年底,其單晶硅片總產能將超過140 GW。
目前各家公司數據尚未披露完全,按過往市場普遍認為,硅片雙龍頭隆基綠能和TCL中環兩家的市占率合計超過50%。由于隆基綠能本身自用大量硅片(2022年組件出貨量為45GW),所以TCL中環是硅片出貨最多的企業。而且,TCL中環,是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
TCL中環2021、2022年度前五大客戶;來源公司公告
年報顯示,2022年TCL中環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為46.58%,其中對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為21.01%,為140.80億元。趕碳號推測,這第一大客戶應為天合光能。天合光能曾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向TCL中環采購了84.21億元。全年向中環采購額能夠達到140.80億的,只有天合光能一家。
來源天合光能公告
對比TCL中環2021年、2022年兩年的前5大客戶情況,會發現,公司前2至前5大客戶的銷售占比在下降。這或是因為其下游電池片客戶的一體化程度在提高,降低了對外部硅片的需求。
天合光能是一個例外。這是因為,天合光能是前四大組件企業一體化程度最低、起步也最晚的一家,目前幾乎沒有硅片產能。
然而,事情也有變化。去年6月,天合光能發布業務規劃,擴張一體化產能,包括年產30萬噸工業硅、15萬噸硅料、35GW拉棒、10GW切片、10GW電池、10GW組件及15GW組件輔材生產線等項目。這一計劃很快開始執行天合光能可轉債募集項目為在青海省西寧年產35GW 直拉單晶項目。該項目旨在建設公司 N 型硅棒產能,用于后續硅片及電池片的生產。這意味著,天合光能以后將會降低對外部硅片的依存度。
此外,去年天合光能還與雙良節能簽訂合同約定2022-2024年向雙良節能采購210尺寸單晶硅片,預計2022-2024年采購數量合計為18.92億片,按照當時市場價格測算,預計2022-2024年采購金額合計為159.50億元(含稅)。
當然除了天合光能這樣的第一大客戶以外,硅片的下游客戶還有許多,比如最新跨界光伏的黑馬企業一道新能源、華晟光伏等。以上機數控為例,已通過長單鎖定大量客戶。高景太陽能鎖定了IDG、華發虛擬一體化體系的愛旭,美科與正泰結盟捆綁。但是在TCL中環的年報中,重大銷售合同部分為空白。
參照Infolink公布價格測算;來源上機數控公告